Jeffery是香港某国际学校的一名高中生线上股票开户。
为了在真实职场社会练就本领,这个暑假Jeffery没有跟风参加热门夏校或者做科研,而是成了一名职场“打工人”。
具体来说,这个暑假,他任职于一家高科技金融公司,“每天研究如何用AI工具帮客户选股票以及做投资组合。”
在小红书上,一波国际高中生们展示着自己在律所或者金融类公司实习的Vlog。
每年的夏天,我们都会追踪中产家庭的孩子是如何过暑假的。
在一条广为流传的视频里,一个家长扮演着不同收入的家庭,是如何给孩子安排暑假的。
“出生于最富裕家庭的孩子,跟着企业家父母一起出入公司与见合作伙伴;中产家庭的父母则带着孩子四处旅游打卡;出生于最普通家庭的孩子,则被父母安排补课与刷题......”
视频或许有些夸张,但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职业的父母,如何度过暑假都有着大不相同的选择。
在国际教育这条赛道上,我们发现一波孩子在卷SAT、竞赛与科研时,另一波孩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正如Jeffery妈妈Lily说,AI时代下,未来的人才选拔逻辑会发生巨变,我们不能继续用过去的思维养育下一代。
作为一个持续创业者,Lily身边很多家长也是企业家或者公司高层。与这些家长交流时,她意识到自己并不处于孤岛。
不少企业家父母,他们的“鸡娃”方向已经到了Next Level。
中学生涌入实习岗
这个暑假,每天早上7点,Jeffery就起床从家中赶往公司。
目前,他任职于两家企业:一家是高科技金融公司,另外一家公司研究当下最火热的新能源汽车。
在从事这两份实习工作以前,Jeffery在领英上联系过另外一家远在美国的公司,对方要求应聘者会双语以及会编程,十七岁的Jeffery简直是完美候选人。在面试通过后,对方给Jeffery发来offer。这是一份可以线上办公,并且时薪接近20美金的工作。
这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选择,但他和妈妈Lily很快达成共识——回绝了这封offer。
Lily开办过多家公司,作为一名在职场叱咤职场多年的CEO,她敏锐地认识到这个岗位属于机械地重复劳动,“每天给AI喂数据,你喂得越多赚得越多,但是从长期来看,对孩子并不会有什么成长。”
比起儿子打工挣外快,她更希望儿子利用这个暑假干一些他真正感兴趣,并能能提升视野、开阔眼界的事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高中生的学生不止是在校园内了解社会,洞察人性也是成长和历练的一部分,而暑假就是最好的时机。”Lily说。
图源:pexels
实际上,Jeffery的“半职场生活”从他十年级的暑假就开启了。
香港规定,凡是年龄满15岁+的孩子便可以受雇工作。
于是,在Jeffery十年级的那个暑假,他和妈妈Lily埋头在网上搜索义工机会,一口气“找了100多家NGO公司,全都是香港和世界知名机构。”
接着,Jeffery又从这100多家公司里筛选出30多家,并逐个投递简历。在走了一遍流程后,Jeffery和Lily才发现香港中学生找义工原来也这么卷,不仅要简历、推荐信还要面试,“就像跟找工作一样。”
Jeffery从九年级时,就在Lily的建议下,建立了自己的领英账号。他把自己参与过的项目经历展示在自己的领英平台,这一举动为他日后找义工或者实习工作打下基础。
最后三十份简历投递出去后,Jeffery收到三份回复。一家给出面试邀请,另外两家遗憾地告诉Jeffery他错过了截止日期。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面试机会,Jeffery积极准备。面试当天,他与其它几十位候选者经历了两轮考核。第一轮是接受三个面试官的压力面;第二轮所有的候选者被分为不同小组,并完成任务,面试官则在一旁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最后,Jeffery靠着自己出色的表现拿下这一offer。
图源:pexels
整个暑假,他像小大人一样,和NGO成员一起推进项目的落地。看到每天干劲十足的儿子,Lily深感欣慰。但儿子还并不是她身边认识的最早参与社会实践的孩子。
Lily的老友刘佳,是国内某知名美元基金合伙人,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刘佳的儿子Oscar在11岁时,就被送去零售店体验,“主要做门店理货和前台收银。”
Oscar同样就读于国际学校,他和很多孩子一样每天上学放学车接车送,对真实社会与金钱缺乏概念与认识,“就像生活在一个巨大气泡里”,刘佳说,“我想让他接触不同的群体与行业,把这个气泡戳破。”
在零售店理货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一天下来Oscar腰酸背痛。在刚去的头几天,Oscar也会回家诉苦,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唯有亲手触摸过现实棱角的孩子才能体验社会冷暖。
这一次的工作经历,让Oscar认识到货架原来是这么理的,零售线下门店原来是这么运营的,原来店员们一个月挣几千块钱这么辛苦。
中学生“卷”进港股与美股
Jeffery是一名热爱数据科学的典型理工男。
每天与各路深藏不露的科技大佬穿梭于香港科技园鳞次栉比的大楼时,Jeffery倍感珍惜。这两份实习工作恰好都可以实践他的编程技能与数据思维。
与此同时,这段实习经历也让Jeffery眼界大开。他认识到原来数据科学可以在这么多不同的场景下应用,可以链接如此多不同的行业。
“在这个实践与应用的过程里,他(指Jeffery)也可以了解将来到底是做一个走纯技术方向的数据科学分析师,还是走business方向,把这些技术应用在不同的商业领域里”,Lily说,“不仅是累积经验,开阔眼界,最重要的是希望帮他对自己未来选什么专业,往哪个方向去发展找到一个方向。”
Lily认识的另外一个孩子,与Jeffery同岁(17岁)。这位孩子如今和另外几个志同道合伙伴创立了一家AI类公司,并且已经拿到融资。这位男孩的父亲,也曾建议Jeffery不要上大学了,可以出来创业。理由之一是,AI的窗口期很短,现在是最佳的创业期。
但Jeffery希望经历大学申请的过程,也希望体验大学生活。至于创业,他相信进入大学后,还有大把机会。
图为香港科技园,晚上十点还灯火通明,图片由Lily提供。
除了实习,今年Jeffery还从父母这里借了一笔无息款,作为创业基金。父母鼓励他尝试AI方面的项目或者买股票都可以。
时年12岁的Oscar的股票之路则来得更早。
刘佳最喜欢的投资大佬是巴菲特,她经常跟Oscar提起这位传奇金融大鳄的投资理念与处事哲学,Oscar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发。一年前,当Oscar看到自己的不少同学都在用压岁钱买股票时,他觉得自己也能尝试。
“买股票的本质其实是买公司,它作为一个窗口,可以让人了解世界与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刘佳说道。
决心炒股后,Oscar便开启了深思熟虑地选股之路。有时候他也会跟妈妈刘佳一起交流心得,“他大部份的选股我都认同,即使我不认可,如果他坚持我也会支持。因为就算最后亏掉了,一来钱其实并不多,二来他可以从失败里上一堂理财课”刘佳如是说。
如今,Oscar主要买的是任天堂和苹果的股票。刘佳观察到,自从儿子买了股票后,他就开始关注起公司财报以及相关新闻。有几次,Oscar很想买他喜欢的东西,但是思来想去后,Oscar最终决定放弃,“因为他想把钱省下来买股票。”
对金钱有了概念后,如何处理它,是拿来消费,满足自己的欲望,还是用来投资理财,这位男孩充分拥有自己的决策权。
“这种金钱决策权对于孩子来说也挺重要,这也是财商教育的一部分。”刘佳说。
而今年的暑假,Oscar在父母的帮助下,正在用AI做一个产品。
潮水已变,名校不等于成功
从事风险投资十余年,刘佳见过上万个创始人,也见过无数企业的潮起潮落。
因为阅人无数,刘佳逐渐对名校祛魅,换言之,她认为名校不等于成功。反倒是,她见过不少非名校毕业的“草根”,把业务经营得风生水起。
这也是Lily的观察,她以及她身边的很多创一代们,在招聘新员工时,基本上不会招履历空白的新人。如果是毕业三年以上,也基本不再看毕业院校。取而代之的是,她们会给求职者几个任务,看他(她)是否能解决问题。
图源:pexels
另外一边,这两年来随着AI的兴起,刘佳和团队不断在看AI相关的高科技、高增长公司。即使刘佳见闻广博,但刘佳形容,“几乎每天都被震撼到。”
从产品研发到运营推广的每一个环节,还有各行各业,包括医疗、教育、金融、法律等,都在被AI渗透,甚至颠覆。
在刘佳和一波投资人交流时,他(她)们普遍认为,未来的公司结构不再是金字塔型了,而是纺锤型。
在传统的金字塔结构下,最顶层的人负责决策,中间的人拆解任务,最后由底层团队的人来执行任务,但如今AI已经或者即将承担大量的底层任务。底层的人随之会大量缩减,中间层的人反而会增多。就业结构即变成两头窄,中间宽的纺锤型。
最典型的例子是金融分析师撰写行业报告以及初级律师审理合同等会被AI代替。Lily认识一位知名律所合伙人,这位合伙人曾告诉她,AI对律师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初级律师岗。
在过往,一个法律系学生毕业后,想要在香港求职,只用会讲英语、广东话、普通话就能足够应付初级岗位。“比如,你只要能够理解客户意思,把客户的诉求记录下来,然后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款协助律师做案件的分析就可以了。”
但现在AI比人做得更好,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条款也更为熟稔,而且还是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AI能够几分钟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要花昂贵的人力成本用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周才去完成呢?
图源:pixabay
在未来的纺锤型结构下,当底层entry level (初级岗位)的人急遽缩减,那么中间层的人又从何而来呢?
刘佳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当entry level的工作大量被AI取代时,学徒制岗位可能会涌现。这意味着,大学生毕业后可能需要付费或者以非常低的工资去上班。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刚毕业的新人来说,其实是没有能力给AI下达高质量指令。“一来你不了解行业,二来你不了解业务,你又如何让AI为你所用呢?这个时候你可能得付钱去学习,去累积行业经验,以建立起自己的堡垒与护城河。”刘佳说。
而当Jeffery这类孩子,如果他从高中就累积起职场经验。他懂业务,也知职场处世之道。在毕业求职时,他自然也能与同龄人拉开差距。
暑假是孩子的分水岭,何尝又不是家长们认识的区隔与比拼。
Jeffery即将申请大学,Lily没有因为焦虑而让儿子在暑期卷夏校或者科研,而是思考究竟什么才能激发孩子的内核力,究竟做哪些事情才能对孩子的未来真正有益。这个暑假,只要机会合适,Lily去拜访客户或者谈生意时,都会带上Jeffery。她相信儿子在耳濡目染中,会习得与人沟通及谈判的本领,而这些本领的习得是比SAT多考几分更重要的事情。
至于未来,哪些行业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哪些行业会被时代抛下?Lily和刘佳都不知道答案,没有人知道答案。
但Lily说不要期待上帝给你一个永恒不变的工作,世界也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工作。那些能在未来社会经历一场场职场捶打以及行业巨变与翻转的人,一定是一个对AI抱有敬畏,并且愿意终身学习,不断自我迭代升级的人。
而眼下,我们的教育体系与现实脱轨,它不是面向未来的。刘佳心忧地看到还有太多家长依旧在用小镇做题家的思维培养孩子。
在过去二三十年,小镇做题家的养育模式诚然帮助一代人走出贫穷,走向成功,但是当未来人才选拔的逻辑发生巨变时,小镇做题家的养育模式无异于在翻滚的时代洪流下,停在原地刻舟求剑。
AI时代下,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
它们绝不是做题能力,而是能够击穿未来迷雾的利剑,它是区别于AI的审美力,人类所独有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坚毅及同情。
在一个个寒暑假里,在一个个寻常的日常里,一波孩子已然调转船头方向。
感谢刘佳等人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每日教育新知-
易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