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助推资本市场发展
编者按
近期,资本市场热点话题频频。央行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一经发布便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与此同时,“A+H”上市的热潮持续升温,众多A股企业瞄准港股市场,开启新征程。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是金融政策的驱动,也是企业在市场变化中的抉择。本期报道将深入剖析金融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探寻“A+H”上市背后的考量与挑战以及企业的战略布局。
央行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将对我国消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2025年上半年,服务零售市场稳中有升,预计下半年消费需求总体稳定,多元化消费场景创新发展,年轻力量将引领多元赛道。
浙商证券(601878)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伴随着我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的深入实施,高水平服务供给日益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创新发展,居民服务消费潜能持续激发。1—5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比1—4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居民出游持续活跃,文旅休闲、餐饮类消费较快增长。1—5月份,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增势较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5.0%,增速比1—4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消费也将不断拓展消费空间。”廖博表示,以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产品和业态快速发展,为消费增长注入了动力。未来一段时期,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深入发展,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消费潜能。
《意见》提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作为一家医药类公司,参天公司中国区总裁向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中国眼健康领域的发展。
向宇表示,在日本市场,眼健康的护理产品是药妆店营收的核心支柱,市场巨大。据推算,中国眼科市场的渗透率如果能与日本市场持平,那将是一个数千亿规模的市场。
中国不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增量市场,其市场需求也在加速释放。以医药领域为例,仅处方药的市场规模就已达数百亿;若将眼底注射、零售终端(涵盖线上线下(300959)渠道)、眼健康营养品等板块纳入统计,整个眼健康产业的市场容量将呈现指数级扩张态势。
“在中国,眼健康行业正逐步突破单一诊疗模式的局限,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延伸拓展。这一转变催生出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景。”
向宇表示,当前中国眼健康领域市场渗透率较低,这一现状与消费进程密切相关。过去五年间,中国民众对近视防控、老花延缓等其他关乎生活质量的眼部健康问题的认知逐步提升,但整体需求尚未被充分唤醒。一旦民众建立起认知,便会保持长期关注。中国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健康生活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成为眼健康市场渗透率提升的重要驱动。对此,向宇期望通过有效举措,帮助民众破除对眼病的认知误区,进一步唤醒全社会对眼科健康的重视。
廖博也表示,“90后”“Z世代”(1995—2009年出生人群)消费能力强、平均消费倾向高,已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军,并将引领未来消费升级的方向。当下,年轻消费者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参与感”和“个性化”。
廖博阐述了四类年轻人热门的消费赛道。第一,情感满足类消费,代表消费如宠物及周边、IP(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知识产品的统称)消费等。第二,自我提升类消费,代表消费如医美、知识付费、健身、舞蹈、文艺展览等。第三,线下体验类消费,代表消费有旅游、户外社交/运动(如密室逃脱、飞盘、滑板)、新茶饮、线下文娱(如脱口秀、音乐节)、新科技体验等。第四,彰显个性类消费,代表消费有国风、汉服、跨界联名产品等。
尽管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廖博表示,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居民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大宗消费波动不稳。预计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着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消费市场持续扩大,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主 编丨毛晶慧编辑丨陈姝含线上股票开户
易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